无功即有罪
无功即有罪🛐《无功即有罪》⏮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和时代意义。纵观历史,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我们党的百年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充满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则人心涣散,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立足当下,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政治斗争,是我们党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清醒认识各类腐败问题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清醒看到,腐败这个党执政的最大风险仍然存在,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威胁党和国家政治安全。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贪腐行为更加隐蔽复杂。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交织,“四风”成为腐败滋长的温床。形势决定任务,必须保持坚强政治决心和政治定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展望未来,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关乎民心向背,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要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是中央确定的信访改革“主旋律”。在这根指挥棒下,从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厘清信访与其他途径之间的边界,成为重要课题。日前,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要求,中央37部门今年10月底前拿出信访投诉请求清单,将相关信访事项导入法定途径解决。,做敢于担当的表率。目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考验前所未有,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勇于担当的表率: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自觉消除私心杂念,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要敢于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争创一流的工作劲头,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困难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要不逃避、不抱怨,不消极懈怠,不怕苦、不畏难,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发展的实践当中。
坚持把配备党外干部作为硬任务,采取过硬措施抓好落实。一是纳入总体规划,注重统筹部署。这些年来,中组部研究起草的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等文件,都对党外干部配备的数量、比例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抓住换届契机,实现应配尽配。在上一轮省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文件中特别强调,本地符合条件的党外干部人选数量不够的,应通过交流选配,达不到配备要求的,应留出空额以备增补。同时,对市、县两级换届加强指导和监测。换届后,省级人大、政府、政协班子实现了配备目标要求;市、县两级三套班子基本实现了目标要求。三是加强日常选配,保持结构比例。强调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机关,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出缺时,都要及时选配,一时没有人选的,留出空额限期补充。四是拓宽人选来源,充实后备力量。在这次省部级后备干部专题调研中,专门请中央统战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荐一定数量的优秀党外干部,强调对党外干部不与本单位其他人选作简单比较,而要放在同一类别、同一领域干部中比较择优,年龄也可适当放宽。从目前汇总情况看,此次进入后备名单的党外干部数量和比例均比上一次有所提高。,我们坚持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践要求,以“严”和“实”的态度,确立个人“做人、干事”的基本准则,确立组织“用人、度事”的鲜明导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忠”的政治品格,恪守“廉”的价值追求,强化“担”的使命意识,争当“三严三实”的好干部。
在“四个全面”的治国纲领和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澄清错误认识,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至关紧要。,《意见》指出,要围绕有效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政府协商,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政府协商关系到“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扎实推进政府协商,对于丰富协商民主形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当前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教育引导广大检察人员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中央改革政策精神的学习理解。要帮助检察人员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正确看待改革、深刻理解改革、热情支持改革,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最高检关于改革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凝聚改革力量,共同推进改革。二是教育引导广大检察人员明确改革的方向目标,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要针对部分检察人员把改革看成提升待遇、解决利益问题的措施等片面认识,进一步讲清讲透检察改革的根本目标和重大意义,使广大检察人员真正理解改革的重大意义在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用改革的远大目标、中央的决策部署来凝心聚气、引导广大检察人员自觉做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推进者。三是教育引导广大检察人员正确理解改革的任务措施,进一步消除模糊认识、澄清错误思想。要讲清楚哪些该改、哪些不该改以及怎么改等重大原则问题,都必须以中央的决策部署作为依据,深化检察改革的每一项举措都是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确定的硬任务,必须坚决贯彻落实,防止改革认识和改革实施中跑偏走调。要高度重视、认真加强舆论引导,防止错误或消极的观点、讯息对检察人员思想、队伍稳定、改革推进产生负面影响。四是教育引导广大检察人员发扬主人翁精神,进一步激发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奉献改革的热情和力量。检察人员是检察改革的主体。只有大家广泛参与进来,我们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和实效。要努力为广大检察人员参与改革提供机会和平台,大力发扬民主,坚持群众路线,重大改革措施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吸收检察人员的智慧,保护广大检察人员支持和参与改革的热情。要认真做好深化改革中干部思想、工作等方面的考察工作,把在改革中的表现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更好地激发检察人员在改革舞台上显身手、长才干、作贡献。,其中,除了“政治素质好”、“组织领导能力强”之外,领导人员还应具备“业界声誉好”、“群众威信高”等基本条件。正职领导人员,应当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
【編輯:Crown】
相关新闻
- 彭水清:分管工作不是“私人领地” 2023-03-31 06:54
- 群众路线与民主集中制不可分离 2023-03-31 07:16
- 辛鸣:今日中国反腐败的“三个自信” 2023-03-31 07:13
- 用“清名”去“污名” 2023-03-31 07:31
- 高中华: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 2023-03-31 06:51
相关新发布
- 拿什么填平村干部“坐地生财”的黑洞? 2023-03-31 06:59
- 作风建设要克服一些不良倾向 2023-03-31 06:52
- 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 2023-03-31 06:59
- 现代化的最大瓶颈是城乡二元结构 2023-03-31 06:46
- 刘文辉:在不畏牺牲中书写忠诚 2023-03-31 07:10